香港治堵地鐵可在同一月臺實現(xiàn)換線 只需15秒鐘
今年年初,信息時報“一起來,話廣州——廣州治堵”系列報道推出以來,外界反響極為熱烈。無論是普通市民,還是專家學者,抑或是代表委員們都紛紛通過本報向政府建言獻策。在本報征集到的治堵建議中,不少人都提到了鄰居香港,為何一個人口極度密集的彈丸之地,卻能做到城市交通高效、便捷、舒暢,中心城區(qū)大部分道路能夠保持長時間暢通無阻?究竟廣州在治堵問題上可否借鑒香港經驗?對此,今年1月16日至19日,本報特派記者前往香港采集治堵經驗。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香港在地下交通(地鐵系統(tǒng))、地面交通(行人和車輛)和立體交通(過街天橋、空中走廊和地下隧道相結合)三個方面的交通管理均具有值得借鑒之處。
記者觀察與體驗 香港市區(qū)道路少見塞車
1月16日,記者到達香港,在兵分兩路走訪了紅磡、尖沙咀、旺角、九龍城、灣仔、金鐘及中環(huán)等多個地區(qū)后發(fā)現(xiàn),香港市區(qū)道路普遍比較暢通,雖然車流量均十分大,但卻很少會看到有塞車的情況發(fā)生。
記者當日下午曾在不少路段進行測算,統(tǒng)計得出平均車速都能夠保持在大約30~40公里每小時。即便在一些繁忙地段或狹窄道路,汽車行駛的速度不會很快,時速僅有20公里左右,但大多數(shù)情況下也是通行順暢。例如在尖沙咀海防道,記者在一個紅綠燈路口計時,每次紅燈亮起時間大約30秒,當日行經該路段的車輛較多,但等到綠燈放行時基本可以一次性通過排隊的十多輛汽車,并沒有形成堵塞。
1月17日是周一上班日,早上8點,記者在九龍城盈東樓車站乘坐113路巴士前往金鐘太古廣場,路程全長約10公里。沿途除了在一些路口處要等紅綠燈外,一路都比較順暢,只是在離開九龍城區(qū)后,快要到紅磡海底隧道時才出現(xiàn)輕微堵塞,塞車過程持續(xù)了10到15分鐘,當中還包括了海底隧道站的巴士上落客時間。而在離開海底隧道后,巴士通行時又再變得順暢無阻,在8點45分到達目的地,總共歷時45分鐘。減去巴士靠站的時間,整趟車時速都能夠保持在20公里以上。
隨后,記者折返從跑馬地乘坐出租車,一路經過灣仔、金鐘、中環(huán)、上環(huán)等地,15分鐘后到達西環(huán)堅尼地城,全程7公里,約5公里路程屬于城市快速路段。記者計算過,途中出租車經過6個紅綠燈,全程最高時速超過80公里。而一路上遇到需要停下的3個紅燈,其中最長的一個紅燈,前面共排了13輛車,但轉一次綠燈幾乎所有車都過去了。其實香港人每天利用地上交通工具上下班,路面情況和路程用時都大致如此。
香港的治堵經驗
地下交通 地鐵可在同一月臺換線
在香港,記者特地體驗了地鐵運輸服務,發(fā)現(xiàn)利用地鐵的出行效率極高。記者采訪了一些香港市民,大多偏愛坐地鐵出行,認為地鐵最能做到準點準時?!盎景胄r內都可以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,十分方便。”一名香港市民如是說。
最重要的是,香港地鐵還處處貫徹著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,地鐵線之間的換乘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。記者采訪期間曾在金鐘地鐵站換乘,由港島線換成荃灣線,原來只需要在同一月臺就可完成換乘。乘客只要從一邊下車,走幾十米就可以到對面轉乘另一條線路的列車,而由于港鐵市區(qū)路段的列車班次密集,同一月臺換乘所花費的時間相對比較短。
同月臺換線只需15秒
據(jù)了解,港鐵網絡共有13個換乘站,其中9個可以實現(xiàn)同月臺換乘,換乘時間大概只需15秒鐘,人員運轉速度快,交通系統(tǒng)因此顯得高效。對比廣州,如果不是同月臺換乘,乘客需要上下樓梯或走通道,那樣一次換乘就需要兩三分鐘。港鐵工作人員介紹,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乘客,“坐地鐵的人可以迅速抵達目的地,而不必滯留在途中,這樣有助于減少交通擁堵?!?span lang="EN-US">
出口眾多標志清晰
此外,香港地鐵站的通道和出口四通八達,站名、路名、建筑名標志清晰明確,最大限度地加快了人流疏散。一個地鐵站往往就有A、B、C、D等眾多出口,龐大的人流迅速分散,并通過地下隧道直達目的地,從而減少了車站內的擁擠,也減輕了地面街道的壓力。
地面交通 行人車輛通行遵章守序
香港市民素質極高,行人和車輛都非常遵守交通規(guī)則,也許正是這種良好的交通秩序,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交通順暢。
記者在香港采訪時看到,當路口的綠燈亮起時,不管是行人還是車輛都會快速通過,路口變?yōu)榧t燈后,行人也會自覺地站在人行通道的兩邊等待,很少會亂沖闖燈。而汽車行駛中在前方道路受阻時,一般都會耐心等候,并不會搶道通行,更不會不停地按喇叭。甚至前方堵車已經堵到路口,即使汽車這時收到綠燈放行指示,也不會貿然啟動,而是繼續(xù)在停車線后等待,直到路口順暢才會開出去,以避免對交叉方向行車造成影響。
市民坐車自覺排隊
另外,香港市民無論是坐地鐵、巴士,還是搭出租車,都非常自覺地排隊。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等一些大型商場,廣場門口前面等出租車的人常常排成幾十米長,幾乎成為一景。不少地方的公交車車站,無論排隊的是只有兩三個人,還是多達二三十人,人們總是自覺地排成一行,不會插隊。
交通設置合理管理嚴格
同時,加強道路管理也是香港解決交通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香港的大部分路口只能直行和左轉(行車方向與內地相反),主要的交叉路口嚴格進行交通燈管制。此外,馬路邊則很少見到有人隨便停放車輛,因為違章的處罰非常嚴厲。而為了防止行人亂過馬路及車輛隨意變道,人流和車流密集的路段基本上都設置了不少隔離欄桿,從硬隔離上減少交通違法現(xiàn)象,提高道路車速。
還有一個細節(jié)不得不提,站在香港的馬路上可以見到,有斑馬線的地方一定會有路口,而不會在一條道路的中間突然添加斑馬線,這樣就保證了車輛的通行速度。因此,這些交通管理措施便使得香港的道路和路口的通過率極高,也解析了為何擁堵現(xiàn)象并不常見。
立體交通 空中走廊減輕路面壓力
記者采訪時還注意到,香港市區(qū)基本沒有自行車和摩托車,市民的出行環(huán)境相對顯得重要,香港政府便因此修建了大量的過街天橋、空中走廊和地下隧道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香港不僅有上千條高架路和立交橋供汽車使用,還有數(shù)百座人行天橋和地下隧道。
酒店寫字樓空中拉手
港島核心區(qū)域從灣仔到中環(huán),就有一條長達數(shù)公里的空中走廊,將許多政府部門、高級酒店、寫字樓和大型商業(yè)中心連接在一起,行人可在走廊里自由通行。即使在較偏遠的荃灣區(qū),從大窩口地鐵站到荃灣地鐵站,兩站之間也有一個空中連廊橫貫10多個商場,人們逛街購物,不需穿越一條馬路。
減少紅綠燈合理分流
同時,這種由地面、地下和地上設施構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對減緩擁堵還有一個好處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這樣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路面的紅綠燈數(shù)量,保證行車速度,既合理地分流了原本道路上密集的人流車流,又有效地減輕了地面的交通壓力,提高了道路的通行速度,也解決了混合交通的爭道問題。
僅六千公務車每年還在減
36年前開始奉行“公交優(yōu)先”,香港運輸署介紹交通管理秘訣
1月17日,記者聯(lián)系了香港特區(qū)運輸署,有關官員就香港如何管理交通運輸分享了他們的經驗。從他們對車輛的管理方式上看,香港政府對地鐵、巴士等公共交通一直奉行“公交優(yōu)先”的政策;對私家車則通過財政措施以控制為主;而對政府公務車方面,從1999年和2009年的數(shù)據(jù)看,公務車的數(shù)量減少了1092輛。
公交鼓勵 九成人出行靠公交比例世界第一
運輸署高級工程師黃文達表示,香港政府數(shù)十年來一直推行“公交優(yōu)先”政策,這是1976年第一次整體運輸研究完成后決定采用。目前,香港約有九成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,比例為全世界第一。
運輸署提供的數(shù)字顯示,截至2009年每天乘客人次總計1134萬,其中鐵路有426萬,專營巴士有381萬,兩者加起來占公交出行總人數(shù)的70%。其他公交工具依次是公共小巴、的士、居民巴士、渡輪等。
黃文達告訴記者,在各種公共交通工具中,鐵路仍是“重中之重”,占公共交通日載客量37.52%。香港目前是以鐵路沿線地點為核心,以減少市民對道路交通的依賴,并不斷提高鐵路網的運輸效率。記者了解到,香港鐵路交通系統(tǒng)很發(fā)達,路線全長約240公里,由地鐵、輕鐵、機場快線等行車網絡構成,總共152個站點。而且每個地鐵站外就是一個公交中心,大量公交線路接駁,市民通常只需要倒一趟巴士就能坐上地鐵?!捌鋵嵪愀圻\輸政策現(xiàn)在是以鐵路為主,用巴士作輔助的模式,再短程一點的就用公共小巴,例如鐵路站和附近居住地方之間的短小距離,這樣做會有效地減少路面擁堵狀況?!?span lang="EN-US">
私家車控制 港府“三板斧”控制私家車上路
控制私家車增長則是另一個解決交通擁堵的有效辦法。截至2009年底,香港共有私家車約39萬輛,10年間僅增長了16%,“其實我們一直監(jiān)控私家車的增長情況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突然急速增長,我們會出臺一些財政措施,但不會通過行政指令禁止?!?span lang="EN-US">
黃文達說,盡管香港政府沒有明確發(fā)文限制私家車,但是仍然會對私家車實行嚴控?!跋愀廴思幢阗I了車,平時也不開,只是偶爾在周末開,因為公交發(fā)達自己開車太貴了?!?span lang="EN-US">
運輸署工程師王國良也介紹,香港新車上牌會征收相當于車款35%至65%的首次登記稅,另外也會根據(jù)汽車排氣量,每年收取一定的牌照費用,同時還在每公升油價中加收6.06港元的高額燃料油稅。這三項措施就被香港市民稱為限制私家車增長和上路的“三板斧”。運輸署的數(shù)字顯示,香港目前擁有私家車雖占登記汽車數(shù)量的67%,但平日在路面上跑的卻不到三成。
記者在香港采訪時,有不少市民都訴苦說,“香港的私家車主是最可憐的,汽油貴、停車費貴、雜費貴,一出行就要花大把的費用?!倍易「蹗u金鐘的張先生說,“香港買車便宜養(yǎng)車貴,上路成本極高,現(xiàn)在汽油14元多一升,外面停車費動輒每小時三四十元,所以算下來坐巴士比開車劃算多了。”
公務車縮減
港府10年間公車減少千輛
“這10年間,香港的私家車數(shù)量雖然在增長,但是政府車輛數(shù)量卻是在不斷減少。從1999年的7368輛到2009年的6276輛,減少了1092輛,跌幅是14.8%。”王國良說。
據(jù)他介紹,香港政府規(guī)定,公務員外出公干,必須選擇最廉宜的交通工具,即指地鐵、巴士、出租車等,并指明‘只有在并無公共交通可達目的地或有必要的情況下,才應使用政府車輛’,“近幾年來鐵路網絡和公路運輸不斷發(fā)展的情況下,公務員外出需要用公務車的情況越來越少了,所以公務車也越來越少?!?span lang="EN-US">